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8日讯(记者 何亚南 通讯员 付强)如何破解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难题?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职大”)与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的“汇英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这项校企联合育人模式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高技能人才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衔接,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了一批“上岗即上手”的技术能手。
近年来,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教学模式下固有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使得毕业生在实践能力、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对行业前沿技术的掌握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快速、精准地对接企业需求。基于此,深职大与汇川技术充分利用双方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深耕经验,创新实施“汇英班”模式,通过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与企业深度参与,实现校企联合精准育人,有效地补齐学生知识和技能短板,助力高质量就业。
据介绍,该模式面向深职大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等专业毕业班学生,通过企业宣讲、自愿报名、校内初选及企业面试组建教学班。学生在大三上学期末接受45至60天的特训,通过企业考核后,大三下学期即可直接进入企业实习。
在特训中,学生不仅要掌握PLC编程、工业机器人调试等产业前沿的核心技术,还需通过跨学科项目实践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真实项目案例教学、数字化技术平台支撑等创新举措,使课堂与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尤为突出的是,培养方案特别强化职业素养塑造,通过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专项训练,锻造学生“能上手、会沟通、懂责任”的复合型能力。
“这些学生展现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令人惊喜。”企业负责人表示,经过系统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其创新思维和攻坚精神更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考核的学生不仅可获得汇川技术颁发的控制技术及工业机器人助理工程证书,更有机会直通汇川技术生态联盟企业,实现高质量就业。
截至目前,深职大与汇川技术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已连续开展8届,为相关企业输送180余名精准匹配需求的自动化技术人才。这种“入学即入职、上课即上岗”的育人新模式,正在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新范本。校企双方通过共建课程体系、共享教学资源、共育师资队伍,真正打通了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储备了优质人才资源。
(本文由深职大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