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5日讯(记者 吴艳)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升全市干部数字化素养与智能化应用能力,3月24日上午,由深圳市委组织部牵头举办的全市人工智能专题讲座在前海深港基金小镇路演中心举行。活动通过“理论筑基+实践赋能”双轮驱动,开设务实管用的教学课程,点燃广大干部学AI用AI的热情,标志着深圳干部队伍智能化转型进入快车道。
理论筑基:把准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盘”
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深圳机器人协会理事长潘毅以“从 DeepSeek 看大模型赋能生物医药”为主题,深入剖析大模型技术底层逻辑。在60分钟的专题授课中,潘教授系统解读了生成式AI在药物研发、精准医疗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他介绍道,7月底,中国备案大模型一共是197个。其中,30%是通用大模型,70%是行业大模型。未来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大模型和场景模型。随后,潘教授列出了AI成功落地的六大特点:大数据、优算法、强算力、赋知识、可解释、低能耗。他创新性地指出,“生成式AI可作为内容质量的智能检测工具”,并通过一些场景和案例讲述了人工智能在医药治疗的应用,如癌症方案正误、自闭症的判断等。用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AI技术是贯穿制药各个阶段的。未来,在细胞数字孪生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药物测试便无须通过小白鼠来获取结果。
潘教授风趣幽默、侃侃而谈,在讲台上搭建起一座贯通学术与生活的认知桥梁。他强调:“怎样用好大模型是关键。首先要赋予人类知识于大模型;集中使用专用模型,以便减少数据、存储、算力需求。”潘毅教授深入浅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用“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形象表示大模型应该“增加性能,减少成本”,用“分时诸葛亮+一个臭皮匠”表示应该“多用本地小模型,因为省钱!”
本次讲座不仅展现了顶尖学者对学科交叉的前瞻思考,更通过翔实的案例揭示了DeepSeek 大模型在新药研发、精准医疗等领域的革命性应用。
实践赋能:打造智能应用“示范场”
在实践交流环节,龙岗区副区长徐红丽展示了DeepSeek大模型在政务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她在分享中介绍道,“在2024年5月,龙岗就提出打造‘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基于国产大模型,龙岗区已上线34个政务AI应用,涵盖政务办公、城市治理、民意速办等核心领域,如公文助手、智能问答系统“政务百晓生”“一句话找人/找视频”功能、民生诉求智能匹配系统等,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DeepSeek模型的能力已向全区各部门开放,并通过区智慧办公系统(OA)“龙小i”应用矩阵,赋能全体公职人员。
深智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春则展示了城市级AI中台建设成果,通过数字孪生、低空经济、智慧交通、电力充储放、智慧城市算力统筹调度等五大平台,构筑深圳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张晓春表示,“深智城集团打造的深圳市智慧城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实现了全市算力资源的‘算力淘宝’,对算力进行智能化、高效化调度与管理,来助力人工智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介绍,深圳人工智能产业链覆盖芯片、模型、硬件及应用等全环节,形成了以华为、腾讯、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引领,优必选、云飞励天、思谋科技等中坚企业支撑,以及元象、众擎机器人等新锐企业百花齐放的“雁阵式”梯队。“深圳将抢抓‘AI产业化、产业AI化’机遇,利用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驱动产业发展。2025年,对AI来说至关重要。”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认为,政府和协会应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成企业在手机、智能驾驶、玩具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实现AI技术商业化落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深圳经验”。
在去年开展“以学促干、拥抱AI”系列培训、创新开设“AI夜校”的基础上,深圳市委组织部今年又布局实施初、中、高级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形成“覆盖全员、分级分类、训战结合”的培训格局,特别是针对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围绕人工智能概述、深圳市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常见AI工具的使用以及AI智能体开发技巧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全员培训,教育引导全市干部加快知识更新,推动城市持续站在科技产业发展的时代浪潮之巅。
与会干部纷纷表示,这种“理论+实战”的培训模式,有效破解了数字化学习“学用两张皮”的难题。“深圳正在全力全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躬身入局。参加此次培训,深刻领略到AI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也深感在时代浪潮中应尽快提升自我、紧跟前沿科技。”参加培训的干部表示受益匪浅,并对未来“AI+智慧城市”新范式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