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1日讯(记者 张玲 翁任莹 通讯员 张畅)3月20日,深圳立嘱库“九载同行,守护万家・千份自书遗嘱服务送关爱”公益项目正式启动。深圳市慈善会、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深圳市广电公益基金会、深圳市律协法律服务援助基金会、深圳市粉红丝带乳腺关爱中心、深圳妈妈网妇女联合会等机构的领导嘉宾、媒体代表及市民代表等出席项目启动仪式。
发布会现场。
闵齐双介绍此次推出的公益项目服务内容。
捐赠仪式。
自书遗嘱是指遗嘱人亲笔书写的遗嘱,属于遗嘱的一种形式,它体现了遗嘱人对自己财产的自主处分权。但是自书遗嘱如果要具备法律效力,还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比如必须亲笔书写全文,打印无效;又比如,只能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不能处分与他人共有财产中不属于自己的部分等。记者了解到,深圳立嘱库此次向深圳市慈善会捐赠了1000份自书遗嘱服务,可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一对一遗嘱咨询、自书遗嘱诊断服务,还可以针对不同家庭结构和财产类型提供自书遗嘱模板。完成自书遗嘱后,立遗嘱人还可以免费享受深圳立嘱库一年遗嘱保管服务,并支持凭保管凭证撤保或更新。
活动当天还同步举办“生命有约·大爱相传”主题圆桌论坛,论坛以遗嘱传承为核心议题,通过多维度对话展现生命教育的社会意义。论坛由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刘国玲担任主持,来自公益、法律、媒体等领域的六位嘉宾展开深度探讨,共同诠释遗嘱服务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闵齐双在活动当天接受媒体采访。
深圳市幸福和谐继承服务中心理事长闵齐双在论坛上回顾了深圳立嘱库成立九年来的辉煌历程。她表示,深圳立嘱库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遗嘱的普及与宣传,通过广泛的社区活动和公益服务,显著提升了市民对遗嘱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目前,深圳立嘱库已办理近四万份遗嘱,服务范围覆盖了从“00后”到百岁老人的各个年龄层,为众多家庭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闵齐双现场还分享了深圳立嘱库在创新服务模式、化解家庭继承难题方面的宝贵经验,强调遗嘱服务在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深港融合的日益加深,多元化遗产继承需求不断增加。对此,深圳立嘱库积极应对,于2024年成立了继承纠纷援助中心,承接多起港澳及涉外继承执行服务,为大湾区市民提供了专业、高效的继承解决方案。同时,深圳立嘱库还持续提供法律咨询、公益讲座、纠纷调解等公益服务,积累了丰富的涉外继承服务经验,为未来的服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圳立嘱库将秉持深化服务、创新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努力将遗嘱服务拓展至更广泛的民生领域,为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深圳市广电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庞玮则从媒体视角出发,剖析了社会大众对遗嘱认知的深刻转变。她认为,遗嘱观念的变迁体现了社会对生命态度的理性觉醒,媒体应成为观念的破壁者,推动社会从避讳遗嘱转向积极规划。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嘉宾的广泛认同。
图为论坛现场。
深圳妈妈网妇女联合会主席佟曈强调了女性在家庭传承中的不可替代角色,并鼓励女性朋友们理性面对遗嘱规划,用爱守护家庭,让家庭财富与情感得以有序传承。
深圳市粉红丝带乳腺关爱中心的吴虹萱则分享了她在工作中与众多面临生命挑战的患者接触的经历,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她认为,遗嘱不仅是法律安排,更是情感与爱的传递,是向家人表达爱意、关怀与期望的独特方式。
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郭云霞认为,传承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传递,更是精神与爱的延续。慈善与传承的结合,应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关爱弱势群体,同时鼓励人们以遗嘱等形式,将爱与关怀传递给需要的人。
深圳市律协法律服务援助基金会理事长、公益律师王伟深入剖析了法律工具在保障家庭权益和实现生前愿望方面的关键作用。他着重指出,深圳立嘱库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通过提供遗嘱咨询、订立、保管、执行等一站式服务,有效减少了因遗产继承引发的家庭矛盾,使家庭在遭遇变故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爱与温情得以长久延续。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刘国玲高度评价了此次公益项目的意义,期待这项公益项目不仅是一次爱心之举,更是对社会和谐与家庭幸福的有力帮手。她认为,深圳立嘱库在遗嘱服务与财富传承领域的努力,不仅关乎个人与家庭的福祉,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深圳立嘱库让大爱得以相传,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本文图片由深圳立嘱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