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 放心365|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质检造假!直播带货领域被曝……
2025-03-14 12:15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天天3·15 放心365|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质检造假!直播带货领域被曝……

截至2025年3月份,直播带货产业继续扩张,除淘宝、抖音外,视频号、小红书、京东等平台也在重点布局直播带货板块。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消费者正面临更隐蔽、更诱人的风险。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监测的146场直播中,有25场存在违规行为,涉及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美容仪等高消费频率品类。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直播带货领域的乱象,也反映了消费者在追求便捷购物体验时所面临的风险。

目前,直播带货领域暴露出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质检造假等严重问题,个别直播平台的监管也被曝出不彻底,有推卸责任之嫌疑,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造成后者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影响。

珠宝货品的“成分”陷阱

在各平台疯狂扩张、招引商家的同时,对商家资质的审核成为难题,这在珠宝翡翠等需要鉴别成分的行业尤为明显。有些商家打着名贵材料的“幌子”,却售卖着名不副实的产品,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对整个行业的信誉造成严重影响。

蒙面人“销赃式”直播卖货画面

例如,某平台店铺“六六边境翡翠”在直播间通过“蒙面人”“缅甸矿主”等词汇进行宣传翡翠,买家收到的货却被检测为“危地马拉料”。消费者寻求退款,却被店铺要求提供国检证明。

原来,商家正是利用了翡翠国检不标产地的空子,将所有翡翠统称为“A货”。在直播间卖“缅料”,却发给消费者更便宜的“危料”,这种行为是对消费者权益和平台信任度的双重损害。

在记者的介入下,十余位报料消费者尽数得到退款。

保健品行业的"疗效"噱头

保健品行业的虚假宣传也值得关注。某些店铺为了让消费者买单,不惜吹嘘产品的效果,甚至声称产品具备“药效”,可以治疗疾病。这种过头的宣传手段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而且让有些患者形成错误认知,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对其健康造成损害。

例如,某保健品直播间的主播声称其产品可以"根治糖尿病",并展示了一些所谓的"用户反馈"。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反馈大多是伪造的,产品本身并没有任何治疗功效。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更是对消费者信任的严重背叛。

虚假发货的层层套路

深圳新闻网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遇到物流异常、商家召回包裹等情况的“倒霉”消费者并非个例。这种情况被统称为商家虚假发货,即商家在买家付款后,并未真正发货或发货的物流信息与实际不符。一些商家通过虚假发货的方式,让消费者在未收到商品的情况下提前确认收货,规避正常交易流程。

商家承诺该女士“尽快发货”

例如,深圳新闻网记者接到深圳一女士投诉称,其于去年12月2日在某电商平台佛山店铺购买的衣柜,到现在还未收到。在交易未完成的情况下,自己的付款已经被划扣,申请退款后也被商家拒绝。这种行为严重违背诚信经营的理念,漠视消费者权益。

直播带货平台的纵容与失职

在整个直播带货链条中,平台有着卖家、组织者和监管者的多重角色。对消费者来说,平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是购买行为的重要背书。然而,有些平台通过难以联系上的客服、层层汇报却处罚缓慢的制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在消费者心里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创伤。

某平台的短信回复

例如,在“六六边境翡翠”货不对板事件中,该平台多次以“现有举证无法证实”回复消费者,对该店铺具有表演性质的直播缺乏严格审核,在被消费者投诉后该店铺更换账号进行直播,平台也缺少研判程序。

再例如,在众多虚假发货的案例中,某直播带货平台被指未能尽到监管责任。据一报料者称,该平台不仅在未有完整物流信息、消费者尚在投诉的情况下进行扣款,面对消费者的追问还回复称“请您自己联系商家”。

结语

2025年,直播带货领域继续向着“店播”等新方向快速发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已经具有广泛性、顽固性等特点,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直播带货平台的监管,完善消费者举报程序,从严从重治理其中的问题。平台也应加强自律,真正做到“将消费者放在心上”。


记者:靳家兴

编辑:施冰冰

校审:吴俊霞、马丹、何畅

转载请注明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