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12日讯(记者 汤莎)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AI时代眼见也不一定是真相。“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通过拍摄短视频,解密AI诈骗手法,提醒金融消费者关注AI诈骗。
眼见为实?谨防AI诈骗。
什么是“AI诈骗”?
“AI诈骗”是指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模仿、伪造他人的声音、面容等信息,制作虚假图像、音频、视频,仿冒他人身份进行欺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
一般而言,AI诈骗分为AI换脸与AI拟声。AI换脸是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将一张人脸图像替换到另一张人脸图像上,保持原图像中其他部分不变。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搜集获取人脸生物信息,通过AI技术筛选人群,在视频通话中利用AI技术换脸,骗取目标人群财物。
AI拟声则是利用不法分子通过骚扰电话录音等来提取某人声音,获取素材后再进行声音合成,利用AI技术将文本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语音输出,从而可以用伪造的声音骗取目标人群。
现实案例中,不法分子通过AI技术换脸伪装受骗者亲人、领导同事的面容与声音,冒充这些人员身份行骗。由于伪装的面容表情自然、声音逼真,受害者往往不会产生怀疑,察觉不出异样,从而上当受骗。
如何防范?
农行深圳分行提醒消费者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多重验证,确认身份。在涉及金钱、财产等重要事项时,可要求对方提供更多证据,进行更多交流,尤其涉及“朋友”“领导”等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务必通过电话、见面等途径核实确认,不要未经核实随意转账汇款。
二是保护个人信息,谨慎分享。AI诈骗是隐私信息泄露与诈骗陷阱的结合,因此,要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过度公开或分享动图、视频等。不管是在互联网还是社交软件上,尽量避免过多地泄露自己的信息,以免被骗子“精准围猎”。
三是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各类账号安全。避免在不可信的网络平台上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程序,不打开来路不明的邮件附件,不点陌生链接,不随便添加陌生好友,防止手机、电脑中病毒,以及微信、QQ等被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