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先行模式“贷动”产业发展 金融“源头活水”释放暖心效能
2025-03-07 22:16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首创先行模式“贷动”产业发展 金融“源头活水”释放暖心效能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7日讯(记者 朱琳)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国人民银行决策部署,首创先行信贷支持模式,深耕挖潜打造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源头活水”,“贷动”金融资源投向发展所需、改革所急、企业所盼,惠民利企的暖心效应更加凸显。

从“初创”到“腾飞” 探索科技金融先行示范

首创“腾飞贷”模式,指导银行在信贷关系中引入收益共享因素,匹配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需求,激励银行为高成长企业“贷多贷长”。辖内24家银行与80家企业签约“腾飞贷”,累计发放贷款24亿元。

首创“科技初创通”模式,指导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挖掘政务数据中隐藏的“技术流”信息,为超2万家科技初创企业生成“第一张信用画像”,助力1704家科技初创企业获贷14.7亿元。

首创“科汇通”试点,便利科研机构跨境调拨资金,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2024年10月,试点由河套拓展至深圳全市,陆续在上海、北京等16个地区复制、推广。

聚焦新能源汽车等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强化政策扶持。持续推进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12条”落实,指导银行创新探索“一点对全国”“一点对全球”服务模式,提升跨地区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优化跨境金融服务。

截至2025年1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2万亿元,投向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238.4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7个百分点。

因地制宜促进绿色金融提质增效

首创数智化企业“碳账户”,指导银行推出精准挂钩企业碳排放的“降碳贷”产品,累计授信金额3.8亿元,为41家企业出具碳评级报告,贷款利率实现“你提高1分、我多降1BP”,精准激励企业碳减排。

持续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撬动作用,截至2024年末,辖内19家银行累计获批107.03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发放碳减排贷款179.92亿元,预计带动年度碳减排量392.21万吨,其中指导微众银行落地全国民营银行首单碳减排贷款。截至2024年末,辖内银行绿色贷款余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8.2%。

畅通普惠金融惠民利企渠道

以“征信+信贷”模式,创新打造“小微通”“个体通”“深质贷”等产品服务,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超10万户,促成授信超15亿元。

牵头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好深圳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方案》,以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切入点,指导银行推出“鹏农贷”“惠农贷”等创新模式,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支持能力。

截至2025年1月末,辖内民营经济贷款余额4.2万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43.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居全国城市首位。

疏通养老金融服务痛点

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快营业网点适老化改造,设置助老服务专区,开发适老创新产品,优化支付服务,提升银发群体享受数字金融服务便利度,帮助跨越数字鸿沟。如财付通公司上线移动支付“关怀模式”,依托2.44亿个支付账户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友好模式专属服务,搭建“长辈无忧专线”应答服务413万余次,发出超500万张“微信亲属卡”“银龄守护卡”共建数字亲情纽带。招商银行创新开发手机银行App长辈版,实现线上同屏业务办理指导,入选工信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提升优秀案例”。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构建“五个一”养老金融特色生态体系,在服务理念、队伍保障、指引规范、厅堂改造、宣教活动五方面提升银发群体金融服务体验。

数字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指导金融机构打造数字金融“新基建”,银行业信息系统上云率超70%;普及数字信贷模式,通过线上方式获得贷款的比例超20%,近两年新发放小微企业互联网贷款平均增速超过30%;探索新技术金融场景应用,推出全国首个“物联网+卫星”供应链金融模式。

建设“大数据+大征信”体系,持续优化深圳地方征信平台的数据归集、共享、对接等功能,纳入37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涉企信用数据,实现深圳活跃商事主体全覆盖;推出51款征信产品,促成企业融资超5000亿元。

持续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规模,深圳地区数字人民币钱包数量较2024年初增加超800万个,累计流通业务金额同比增长66%;全国首发可视硬钱包产品,率先落地数字人民币APP“碰一碰”硬钱包收款功能;“数币商圈集中预付模式”持续扩容,累计签约预付式经营领域机构超3100家,服务客户数量超100万人次。

[编辑:胡津玮 周浩桦] [责任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