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应科院署理行政总裁及首席科技官黄莹博士。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3日讯(记者 许诗妍)科技创新浪潮风起云涌的当下,深港两地的科创协同发展备受瞩目。近日,我们有幸对话了在资讯及通讯科技(ICT)领域深耕多年、现任职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香港应科院”)的首席科技官黄莹博士,一同探寻深港科技创新发展的无限潜力。
黄莹博士接受专访。
黄莹博士在 ICT、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决策科学等领域具备逾三十年经验,他曾远渡重洋,在美国的飞利浦研究院、IBM 沃森研究院留下奋斗的足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前沿的技术理念。之后,他怀揣着对国内科研事业的热忱回归,先后加入 IBM 中国研究院和联想研究院,持续为科技创新添砖加瓦。2024年 9 月初,他来到了香港应科院,开启了科研生涯的新篇章。
香港应科院。
谈及选择加入香港应科院的缘由,黄莹言语间满是激动,他感慨地说:“香港对科创的高度重视令人瞩目,从特首施政报告到整体社会氛围,都彰显出对科创的大力支持!”
香港应科院作为香港最大的应用科技研究机构和研发中心,在通讯科技、半导体科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IoT)等多个领域,汇聚了众多资深且在业界颇具声望的研究员。这里成果丰硕,应用案例广泛落地于香港及周边地区,“我也相信未来能够在应科院或者应科院本身有更多可以期待的事情发生。”黄莹分享道。
对比海外与国内的科研氛围,黄莹认为:“不可否认,国外的科研体系发展成熟,在部分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然而,国内科研人员身上那股拼搏奋进的精神,却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举例,应科院部分项目若在国外科研机构进行,可能需数年时间,而在应科院团队的努力下,仅以月为单位就能向客户展示出色成果并获得认可。
深圳应科院实验室。
据了解,香港应科院成立于 2000 年,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 800 人的科研 “重镇”,其中科研人员就将近 700 人。这里以应用为导向,聚焦智慧城市、新型工业化、数字健康、金融科技、元宇宙等多个热门领域。“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先进科技,转化成实实在在能让客户使用的解决方案或产品。” 黄莹介绍道,“我们不仅埋头搞研究,还积极搭建起产业界、学术界、政府和科研机构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成立产业联盟,大家定期交流分享,碰撞出无数创新的火花。”
深圳应科院。
而深圳应科院,同样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它早在 2008 年就已成立,2023年借助国际化应用基础研究平台的东风,发展按下了 “加速键”。目前,深圳应科院研发等工作人员共约30人。虽然规模不算大,但它与香港应科院紧密协同,双方核心研发人员你来我往,交流频繁,宛如一个有机的整体。
深港科研人员的协同合作,在实际项目中结出了累累硕果。黄莹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了应科院与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深智城)的跨境车联网自动驾驶项目:“这个项目可不简单,它和我们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单车智能自动驾驶不同,是利用 5G 车联网技术辅助车辆在跨境行驶的关键节点实现精准驾驶。”
深港跨境车联网自动驾驶项目。
深圳的车辆要通关到香港,还要遵守香港的交通规则,这背后涉及两地的法规、电信频谱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但在两地团队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下,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未来一旦成功落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员流动和智慧物流而言,将会迎来高效便捷的新模式。
除此之外,深圳应科院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研发上也成绩斐然,与深圳众多企业携手合作,致力于在电力和储能系统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为未来的快充技术、电力管理等提供强大支撑。
车联网技术体验。
黄莹多次往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对这里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感受。他认为河套虽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但已初具规模,吸引了众多企业和香港高校项目落地。曾任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国际星闪联盟)的创始副主席,黄莹坦言联盟能成功将短期通讯标准推向国际,离不开河套地区政策的大力支持。对于深圳应科院而言,河套合作区有望成为联合行业客户、高校、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与应用科技服务平台,助力其打造世界领先的科研机构。
大湾区互联互通智慧交通联合创新实验室签约。
展望香港、深圳应科院发展未来,黄莹眼中满是憧憬。他表示:“在第三代半导体、三维封装技术、电力储能技术以及新一代通讯技术等领域,深港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未来,跨境车联网自动驾驶项目会持续深入推进,直到真正实现车辆跨境行驶的高效、安全;在充电和储能领域,我们会和深圳的企业进一步加深合作,为大卡车充电站这样的大型设施提供更强大的快充技术。而且,在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还有广阔的创新空间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会有更多精彩的项目落地开花。”
香港作为 “超级联系人”,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深港科创走向国际市场的征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黄莹分享道:“内地很多企业都看到了香港的独特优势,认为香港国际化程度高,标准和要求都与国际接轨。他们希望借助香港这个‘练兵场’,先对技术进行检验和优化,为走向海外市场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香港与东南亚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和地区联系紧密,通过与香港的合作,内地企业能够更顺畅地打开海外市场的大门。
在政策支持、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市场需求的强劲驱动下,深港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正携手共进,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搭建了坚实的桥梁,深港科创协同发展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本文图片部分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