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25日讯(记者 杨佳慧 翁任莹 张玲 张宇杰)2025年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于2月25日召开,会期3天。今年两会首次开设“代表通道”采访活动,2月25日上午举行了首场“代表通道”,深圳市人大代表梁燕英作为深耕基层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大代表接受记者的采访。
梁燕英是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她在“代表通道”采访活动提到自己已在养老服务领域深耕细作了17年,并提出“数智科技+人文关怀”双轮驱动养老模式。梁燕英代表表示:“未来,我们将推动养老服务向‘优享性’升级,构建‘有温度、有效率、有保障’的养老生态,让每位老年人在深圳的发展中感受到‘深圳服务’和‘深圳温度’。 ”
梁燕英代表接受记者采访。(张玲 摄)
记者:养老服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24年,深圳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为市民提供了更具可及性、普惠性、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请问您认为应该如何发挥科技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可持续、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梁燕英代表:深圳作为中国最年轻的超大城市,截至2023年底,深圳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超100万,预计2035年将接近300万。
在此次大会上,我提出关于“数智科技+人文关怀”双轮驱动养老模式的三点建议:
一、构建标准化技术生态,弥合数字鸿沟
推进适老化技术研发。联合深圳本土科技企业,开发语音交互、一键式操作的智能终端,并设立“银发用户体验实验室”,优化产品设计。
搭建统一数据平台。由政府牵头,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数据,建立跨系统的“深圳智慧养老云平台”,实现健康档案、服务预约等功能的互联互通。
二、拥抱AI科技工具,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创新
发挥人工智能与人力互补优势。根据人工智能和人力各自的优势进行明确分工。人工智能擅长数据处理、实时监测和预警等方面的工作,而人力则更擅长情感交流、个性化服务和应急处理等工作。通过合理分工,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
利用AI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创新。创新应用场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中的新应用场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虚拟社交体验,缓解他们的孤独感;也可以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陪伴和照料等工作,减轻养老服务人员的负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依托深圳医疗资源集聚优势,推动社区医院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利用5G技术开展远程诊疗、康复指导等。
三、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激发市场活力
明确数据安全与责任规范。建议研究深圳市智慧养老数据管理立法,明确设备供应商、平台运营方、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边界,建立隐私泄露应急机制。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建议设立市级“银发经济创新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深圳养老探索的核心理念是:科技为工具,人才为根本,幸福为目标。未来,我们将推动“养老服务”向“优享性”升级,构建“有温度、有效率、有保障”的养老生态,让每位老年人在深圳的发展中感受到“深圳服务”和“深圳温度”,以数智科技引领,共创“温情满满”的都市养老新纪元,真正实现“老有颐养”的民生幸福标杆。
梁燕英代表跟记者打招呼。(张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