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24日讯(记者 刘惠敏)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相当于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国高”企业,密度位居全国第一。在深圳,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2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在会上表示,深圳将继续加大政府财政和国资国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
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保持在95%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
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为深圳构建了坚实的科技竞争基础。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分别达到1025家和95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数均居全国第二。
多年来,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深圳完善创新平台建设管理机制,鹏城实验室在一体化算力网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深圳综合平台中试线建成启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河套,深圳医学科学院与深圳湾实验室初步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由华为研发的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原生鸿蒙”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陆续发布。在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发明专利150.38件,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四链”融合打造企业创新发展优势
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是深圳民营经济发展格局的写照。在这背后,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打造出的创新生态体系。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创新链覆盖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每一个阶段,确保技术进步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产业链则贯穿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个环节,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资金链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而人才链则为技术和生产环节注入了智力资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发展。
深圳在行业产业链条建设方面优势显著,基础技术实力充足。在AI语音交互领域,深圳市北科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拥有端侧离线全栈语音交互能力的企业,公司自主研发了“潜岳”语音大模型,并通过创新模型压缩技术,确保技术功能在小巧设备上流畅运行。北科瑞声科董事长刘轶表示,在发展AI硬件方面,国内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城市可以替代深圳。他指出,深圳产业链非常完整,众多智能硬件产品等在全球都有很大影响力。
“你看,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产品,实际上里面牵涉到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是非常复杂的。在深圳,复杂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可以高效整合,为我们产品研发提供强大的支持。”刘轶说道。
在资金链方面,深圳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成立了千亿级的产业引导基金、百亿级的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构建覆盖科技创新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健全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体系,深圳设立了5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对科技贷款损失最高补偿达到50%。2024年,深圳新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152支,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创新推出研发贷、并购贷等信贷产品,提升企业的融资便利性和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圳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人才工作局局长罗冰在发布会上表示,深圳对怀揣梦想的初创企业人才,提供全周期陪伴式服务,在重点区域推出“1元创新坊”“零租加速营”等青年创业孵化器。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2.6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技能人才40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700万;深圳全市48个留创园孵化企业数量已超3000家,12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孵项目超2000个。
“小微企业想做但是没有能力做的事情,政府帮忙做好支撑”
2024年6月,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启动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认定资助申请,同时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贷投补”联动支持。如今,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已成为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催化剂”,有效推动概念验证项目的成长。
在深圳市光明区,通过打造一批面向产业需求的概念验证中心、检验检测平台、中小试基地和科技孵化器,光明科学城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让实验室科技成果得以更早更快进入市场。在新材料领域,依托材料基因组、特殊环境材料等大科学装置,打造了一批新材料中试产业化基地和转化平台,集聚了贝特瑞、欣旺达、创维光伏等一批龙头企业,在锂电池、5G关键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群规模超1200亿元。
公共平台支撑能级不断提升,企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2024年,深圳3.7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金额达到3798亿元,同比增长11.4%,金额创历史新高。张林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模式如何形成,就是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在公共平台方面提升支持能级,很多中小微企业想做但是没有能力做的事情,在公共平台上,我们政府帮他们做好支撑。”
据悉,深圳市区财政将继续增加年度科技预算安排,并逐步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资助比例。2025年,深圳将按照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总要求,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市区融合、产业链融合,发挥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撬动作用,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