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0深圳治水大事记
2015年11月15日,《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发布,明确“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涝,五年基本达标,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亮丽的城市名片”的目标,提出“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动”,计划五年投入816亿元,打一场治水提质攻坚战和持久战。
2016年1月22日,全市召开治水提质攻坚战动员大会,签署治水“军令状”,标志着深圳治水提质攻坚战正式打响。
2017年5月27日,我市正式印发《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全市逐步建立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
2017年7月,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四期工程全面完工。至此,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从1982年4月2日谈判工作正式开始已跨越35个春秋,深圳河经过一期到四期的联合治理,防洪、河道水质及生态安全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2018年12月7日,《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深府办规〔2018〕12号)印发执行,标志着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已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2019年1月,深圳召开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市委书记王伟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将2019年定为“水污染治理决战年”,要求在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2019年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实现“巴掌大的地方都不能有黑臭水体”。
2019年6月4日,《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深圳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明确“2019年,全市开工建设一批碧道试点项目,2020年底前完成试点项目建设;2022年,全市完成500公里碧道建设任务;到2025年,全市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设任务”的目标。
2019年11月21日,经市政府批准,《深圳市排水管理进小区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要求深圳市小区(包括住宅小区、工业区、商业区、商住两用区、公共机构和城中村)排水管渠全部由专业化的排水公司负责运维。
2019年12月,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黑臭,五大干流考核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及以上标准。
2020年1月,茅洲河宝安段6.1公里的碧道试点段建成,正式向市民开放,全年接待各类参观考察团260多批。全市其他碧道试点段全面推进,标志着深圳水污染治理走进治水与治城相融合的新阶段。
2020年7月,在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深圳在北京、上海等同批1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取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2亿元。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的治水成效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
2020年12月30日,深圳市污泥能源化利用生态示范园投产活动在华润海丰电厂举行。作为全球最大污泥耦合掺烧全量处置工程,项目具备6000吨/日(按含水率80%计)的掺烧处置能力。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我市立足本地,全量处置污泥,历史性破解了污泥处理处置难的困局。
2020年,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开工建设碧道242公里,建成120公里。(方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