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可以批评训导不能伤害侮辱
2020年12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
规则明确,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根据程度轻重,教育惩戒被分为三类。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为防止将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教育惩戒,规则细化了禁止实施的七类不当教育行为:一是身体伤害,如击打、刺扎等;二是超限度惩罚,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以及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三是言行侮辱贬损,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四是因个人或者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五是因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而惩罚学生;六是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七是指派学生代替自己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延伸阅读:
打学生的“好老师”回归 别让“教育惩戒权”成为体罚的“避风港”
深圳新闻网评论员 简言
据媒体报道,近日江苏盐城市滨海县一名学生脸被老师打青打紫的网帖在网上发酵,学校回应称,涉事老师会被依纪依规处理。然而,没几日,该事件出现反转,很多家长写请愿书,联名签字按手印,恳请安排涉事的李老师重回班级正常上课。
近年来关于教师惩罚学生的新闻时常见诸于新闻报道,但只要不涉及恶意体罚,对于善意的规戒惩罚,家长和社会舆论都会无一例外地选择“站老师”。
不可否认的是,爱与规矩同在才构成教育,一个完全不敢惩罚学生的老师,在为孩子立规明矩上多少会被捆绑,这样的娇纵也会使孩子失去边界感,使家长和老师失去权威。在教育孩子上,老师理所当然地拥有惩戒学生的权力。
那么何谓适当的惩戒?关键在度的掌握,所以,教育惩戒的方式方法就十分重要了。
校审:肖刚
来源:综合@沸点视频、北京日报客户端、网友评论
绘图:实习生 刘婷
资料整理:施冰冰 刘婷 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