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明确,广东将力争通过1到2年时间,建成一批旅游公路,在旅游公路规划、设计等方面形成技术指引、标准规范等成果,在生态敏感山区高速公路绿色建设方面形成成套关键技术。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取得有效进展,实现货物仓储、分拣、发运、清关等全环节集约化处理。佛山市投入应用10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建成鹤港高速“绿色公路”“品质工程”。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推广应用程度大幅提升,整车及部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维修与服务等相关产业链基本形成,地铁和现代有轨电车产业发展迅速,电动船舶基本建造完工下水并在运营使用上取得典型经验。
近年来,广东积极加快5G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等新技术行业试点应用,促进“数字交通”建设步伐。除了5G公交外,去年,部级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广州港“互联网+港口物流智能服务示范工程”通过验收。广东省航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电子航道图实现千吨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全覆盖,应用遥测遥控技术的航标实现一级航道全覆盖。
《方案》明确,广东将力争通过1到2年时间,交通管理智慧化水平有效提升,无人机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方面初步投入应用,港珠澳大桥智能运维基本实现应急救援协同化、交通组织精准化和路政巡查无人化,建成跨海集群设施人工智能运行管理技术体系及平台。力争通过3—5年时间,设施智慧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大湾区与南沙城市片区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基于ETC、5G等技术的车路协同装备及系统研发应用效果明显,在交通安全、信息服务等方面基本实现车路协同,车联网产业链初步形成。
《方案》提出,完善综合交通设施配套,推动广中珠澳高铁、广河高铁等高速铁路,新白广城际、广佛城际等城际铁路,高速地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引入机场。推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提升机场治理能力,构筑绿色运营管理体系。强化空铁联运,加强机场轨道专线建设,建立空铁联运信息互通机制,创新“白云机场—广州北站”一体化空铁联运模式。全面推进港口船舶岸电建设和使用,创新岸电使用监管模式。
2019年,广东率先在全国实现内河港口岸电省级全覆盖。广东还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探索发展港口群海铁联运、城市绿色货运配送、集装箱多式联运等。据统计,2018至2019年,我省三批共3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累计开通示范线路9条,参加多式联运的企业49家,降低能耗约41万吨标准煤。
《方案》明确,力争通过1到2年时间,初步建成白云机场绿色运营管理体系,完成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全省港口70%码头泊位覆盖岸电设施,码头岸电总体使用率达20%以上。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白云机场服务效率显著提升,绿色运营管理体系成熟完备,空铁联运体系基本建成,与主要铁路枢纽站点实现直达轨道连接。